相較之下以李石樵為代表的參展主義,認為作品一定要在官展中接受權威的肯定,爭取到獎賞,是作品完成後應該有的程序,甚至展出也是創作的一段過程,兩人對此皆不以為然。因為有了展出的目的,就必須為畫面做打扮,這種修飾的動作對創作理念是多餘的,有時反過來讓修飾性掩蓋了創作者最原始的觀念,減弱了繪畫內容的說服力。有了這樣在思想上的差距,使得他們在「台陽」團隊中產生離心力,不知幾時已走出「台陽」的核心,於是兩人便開始猜著誰會先一步離開這個團體!
  陳清汾把自己近年來對西洋美術史反覆思考後歸結所得,對著顏水龍娓娓道來……他說:讀了歷史才了解西洋美術推動的力量在思潮的演進,然而官方的沙龍偏偏就將思潮關在大門外,因此近代以來凡是有影響力的畫家幾乎沒有誰是沙龍裡獲獎的優勝者。他們以畫家的結盟,透過作品將共同的藝術觀呈現在展覽會場,參與者都是沒有入選大展資歷的年輕人,這種前衛的藝術理念始終未能傳入臺灣,不管「台展」還是「台陽」,基本上都沒有離開沙龍繪畫的領域。 —謝里法《紫色大稻埕》

huihui66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